据环球网报道,近期德国总理朔尔茨带领高级别政府代表团前往印度访问,并且和印度总理莫迪于新德里开展会谈,双方即将进行第7轮印德政府磋商。报道指出,在会谈里,莫迪对德国增加引进印度技术人才到德国工作的举措表示欢迎。莫迪提到,德国已决定把每年发放给印度技术人才的签证数量从2万份提升到9万份。莫迪认为,这种做法体现出德国对印度高技术劳动力的信任。印度的年轻力量正在为德国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这一政策也将极大地推动德国旨在复苏与增长经济的战略。
令人意外的是,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在近期访问印度后回国宣称,即便德国经济增长迟缓,其仍会持续削减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中国广阔且繁荣的市场以及俄罗斯价格实惠的天然气等因素,推动了德国经济在近年来的不断发展。但在如今面临困境之际,哈贝克却“翻脸不认人”,称德国对中俄的依赖如同“被下药了”。他的原话为:“你突然意识到,你实际上被下药了。”
德国第二季度的GDP成绩单上出现了“-0.1%”这样的成绩。然而,朔尔茨政府并未因此冷静反思,反倒更加坚决地要与中国和俄罗斯“划清界限”。10月29日,欧盟通过了对中国电动汽车征税的决议,并且于11月1日开始执行。此前德国也曾多次佯装反对,但欧盟并未理会,而是坚决对中国“寸土不让”,执意额外征收35.3%的税。这一情况使得德国车企大为恼怒,纷纷指责朔尔茨政府:你们根本就未曾尽力向欧盟施加压力。
德国政府秉持着一种奇特的理论:对中国和俄罗斯存在“依赖”会带来极大的风险。多年来,德国一直凭借着从俄罗斯获取的廉价能源和原材料,与本国的工业生产相结合,生产出产品用于出口,并且利用中国的市场优势获取利润,这才推动了德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自2022年德国主动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失去了俄罗斯的能源和原料供应后,德国便如同惊弓之鸟,声称在其他领域对中国的依赖过于严重,未来或许会面临“严重的后果”。基于这个理由,德国随后开始大幅削减对华贸易。
在此次与朔尔茨一同访印的代表团当中,德国外长贝尔伯克赫然在列,另外还有众多德国企业代表。据了解,朔尔茨此次出访的主要目的在于助力德国企业进一步开辟印度市场,进而缓解德国的工业困局。并且,在与德国政府官员交谈期间,莫迪政府相关人员也忙于向对方倾诉苦衷。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当着德国经济部长的面明确表示,中国不愿向印度出售盾构机,该部长还着重指出,德国的盾构机也是在中国生产的。
不仅如此,德媒10月27日报道称,德国总理朔尔茨倡导德国企业把业务从中国转至印度,还称印度存在诸多“机遇”。但实际上,印度的状况并非像看上去那般“优异”。去年,印度外资流入首次出现减少现象,而且有不少行业巨头撤离印度市场,这些数据足以反映出一些问题。不管是中国企业还是其他外资企业,都可能由于各种因素遭到印度的打压并被处以罚款,另外,提高关税也是印度惯常使用的手段。由此可见,印度的投资环境常常被外界视作“外企的坟场”。
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于23日称,印度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并且是德国经济在印太区域的关键合作伙伴,其在德国经济多元化进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哈贝克表示:“我们必须削减关键依赖,增强德国企业在亚洲供应链方面的韧性。”路透社报道指出:“然而,中国依然是最引人瞩目的国家。”特雷尔留意到,2022年德国在印度的直接投资约为250亿欧元,这个数额仅为德国对中国投资额的20%。特雷尔预计,到本世纪20年代末,该比例可能会增长至40%。
近日,欧盟轮值主席国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部长西雅尔多宣称,冯德莱恩所领导的欧盟委员会全然不顾成员国以及欧洲大型车企的看法,执意针对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征收关税。这一举措再次给欧洲大陆的竞争力造成了沉重打击,并不符合欧盟以及欧洲汽车制造商的利益,“她将欧洲拖入了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中国商务部很快做出回应,明确指出不接受且不认可欧盟的关税举措,并且郑重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手段保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作为反制手段,中国启动了针对欧盟白兰地酒、猪肉、乳制品等产品的“双反”调查。
转载请注明出处:龙城生活,如有疑问,请联系(商务微信:jdwx1123)。
本文地址:https://www.lzxxw.com/post/50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