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近日,记者探访巴彦淖尔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的生动实践。城郊村庄里,一枚枚金灿灿的鸡蛋成为村民致富的“金蛋蛋”;沙漠腹地中,被誉为“人参果”的肉苁蓉破土而出。曾经令人头疼的“沙害”,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增收致富的“沙宝”,让村民在家门口捧起了“金饭碗”,日子越过越红火。
回望50年,中欧关系并非总是一帆风顺。部分反华势力所鼓吹所谓“中国威胁论”和“新冷战”,不时在国际舆论场中制造杂音。特别是在过去几年,中欧立法机构的交往因某些议题而受到干扰。面对这些杂音,中欧作为两大文明体,更应展现出“和而不同”的政治智慧,坚持战略自主,反对阵营对抗和强权政治。近日,中方和欧洲议会决定同步全面取消对相互交往的限制。这标志着双方将继续秉持“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
第四,强化融资担保的风险分担功能。会同财政部门,推动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将服务小微企业作为主要的政策效益指标,这一类业务的担保费率不超过1%,远低于商业担保水平。截至一季度末,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直保余额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
二是境外采购商到会人数创新高。截至5月4日,共有来自219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8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比去年春交会增长17.3%。境外采购商逆势增长,是全球客商对广交会、对中国制造、对中国市场投下的“信心票”。
仅“五一”假期前三天,入境游客用支付宝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80%;微信支付外卡数据显示,外籍用户在中国境内消费笔数、金额同比均增长近2倍。
佩尔斯卡娅表示,“两国领导人的积极互动是两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满怀信心地推动双方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劲动力,两国政府、议会、地方交往活跃,为俄中关系健康、稳定、深入发展注入了活力,为落实两国平等互利伙伴关系政策、构建多极世界秩序创造了实践条件”。
50年来,中欧贸易额从1975年的24亿美元跃升至2024年的7858亿美元,增长逾300倍;中国从最初的单向技术引进,发展到如今与欧洲在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前沿领域展开双向投资;双方合作也从单一货物贸易拓展到服务贸易、数字经济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格局。中欧经济共生关系已成为全球化时代合作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