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50年来,中欧相互尊重、携手同行。尽管中欧之间政治制度不同,历史文化迥异,但双方之间既无地缘政治矛盾,也无根本利益冲突。只要坚持对话合作、平等相待,中欧就能跨越分歧实现互利共赢。无论是2001年中欧建立全面伙伴关系,还是2003年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无论是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抗击新冠疫情,还是推动落实《巴黎协定》、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中欧始终坚持以对话化解矛盾,高举多边主义旗帜,不断扩大务实合作。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时所言:“不能因为制度不同就视彼此为对手,不能因为出现竞争就减少合作,不能因为存在分歧就进行对抗。”
本次大会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九江市人民政府、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主办,大会期间还将举办两岸(庐山)青年就业创业主题沙龙、赣台网球友谊交流赛等活动。(完)
中欧经济高度互补、利益深度交融,都是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坚定倡导者。2024年,中欧双边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量三分之一以上,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10万列。美国加征关税的“经济胁迫”行径,不仅损害中欧企业利益,更严重冲击了全球经贸秩序。在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双方领导人一致强调,必须坚持多边主义,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推动世界朝着更加平等有序的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全球化方向迈进。
5月8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中央气象台5月8日18时继续发布气象干旱黄色预警:据实时气象干旱监测,陕西、河南、江苏、广西等省区存在重度及以上气象干旱,其中,陕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北部、江苏南部等地特旱。预计,未来3天,江南东北部、华南大部、江淮等地有大到暴雨,华北大部及云南东部有中到大雨,对缓和气象干旱有利,其余旱区仍将少雨,气象干旱将维持或发展。
一方面,传统合作领域仍将发力。俄罗斯联邦政府财政金融大学国际经济关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费奥多·阿尔扎耶夫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5年,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传统驱动力仍将保持下去,这包括实施积极的非歧视性贸易政策,在机械制造、重工业、航空航天业、能源、科技合作、运输和物流等领域建立合作。
仅“五一”假期前三天,入境游客用支付宝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80%;微信支付外卡数据显示,外籍用户在中国境内消费笔数、金额同比均增长近2倍。
5月8日电 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丛林8日表示,金融监管总局会同财政部门,推动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将服务小微企业作为主要的政策效益指标,这一类业务的担保费率不超过1%,远低于商业担保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