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鲁南大捷,中外震惊……寻古探幽,当思爱国之义……”肃穆的诵读祭文声,在扬声系统的作用下显得更加苍凉悲壮,久久回荡在运河畔。
案例1:2025年1月,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安徽局在接到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某煤矿钻孔施工作业时违规吊挂甲烷传感器问题线索后,迅速组织核查。执法人员利用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回溯抽查,调阅了多条巷道、多个时段300多个小时的钻孔施工视频记录,对重点和有疑点的视频逐帧识别,结合人员位置监测等系统反复分析研判,最终确认该矿在2024年10月份施工防突抽采钻孔时,人为将位于钻机下风侧的甲烷传感器挪移至上风侧,可能导致钻孔施工过程释出的瓦斯不能被及时监测到,超限不能实现报警断电,易引发窒息或爆炸事故。该行为反映出煤矿对从业人员安全教育不到位,从业人员没有认识到违规挪移甲烷传感器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矿井日常安全管理浮于表面,未能及时发现从业人员挪移甲烷传感器的违章行为。该矿上述行为违反了《煤矿安全生产条例》第三十六条第十一项,依据《煤矿安全生产条例》第六十四条等规定责令该矿停产整顿,并对煤矿及相关责任人实施经济处罚,涉嫌犯罪问题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地震发生后,福州、泉州、莆田等福建沿海城市民众感受到震感。福州市民徐贺向记者介绍,在办公室中感受到桌椅的轻微晃动。
自4月15日起,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市的22家省级科普场馆将开启联合展映,首次将特效电影资源送至西藏等边远地区,通过现代科技馆体系资源整合,让优质科学影视资源突破地域限制,构建起全民科学素养提升的服务平台。
4月9日电 据“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微信公众号消息,为督促煤矿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以案为鉴深刻汲取教训,增强依法办矿管矿意识,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筛选了4个煤矿典型执法案例,现予公布。
(三)深化府检联动,促进社会长效治理。检察机关通过对危废处置企业的听证,准确发现环保领域存在的行政处罚与企业发展的两难困境,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助力行政机关完善环保执法机制,促进社会长效治理。
在“三北”六期工程推进过程中,磴口县挖掘本地麦草资源用于压沙工序,相较于稻草,每吨可节约成本约400元,每亩压沙成本降低100元左右,既实现了麦草变废为宝、助民增收,又推动了资源的合理利用。